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宜宾筠连:特色产业引领发展新路径 筑牢县域经济根基
8月 1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筠连专场。
图源:四川发布
会上,筠连县委书记谢晓丹以"一片茶叶、一株草药、一碗水粉、一缕春风、一脉商魂"为脉络,全面解读这座川南枢纽门户的高质量发展密码。作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筠连正以特色产业为引擎,在乌蒙山区奏响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双重乐章。
特色产业赋能
从"一片叶子"到"全域繁荣"的生态密码
在北纬 28°黄金产茶带的滋养下,筠连演绎着"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故事。自秦代"五尺道"茶马互市起,3000余年茶脉在此绵延,到1951年创制"川红工夫"这一中国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如今,30万亩生态茶园如绿色绸缎铺展山间,145家茶叶加工企业构建起完整产业链,"筠连红茶"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 46.92亿元。
图源:筠连融媒
据了解,2024年产干茶 2.46万吨、茶农收入 16.53亿元,红茶产量、产值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西南首个新茶饮标准化车间的建成,更让筠连红茶从传统茶厂走向现代消费场景,远销"一带一路"沿线 10余个国家。
除茶业之外,筠连还以"一株草药"撬动跨省协作。2020年发起成立的乌蒙山中医药发展联盟,已扩容为覆盖川渝滇黔四省市10个市(州)54个县的泛乌蒙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联盟,院士团队的加入为产业升级注入科技动能。通过"林药套种""粮药轮作"模式,全县发展黄精、筠姜等道地中药材 7万余亩,年产药材 3.3万吨,综合产值突破 10亿元,深山黄精变身"致富金条"。
与此同时,乌蒙山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的建成,让千年中医药文化从典籍走进现实,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全域协同发展
从"石漠荒滩"到"产业高地"的蜕变之路
春风村的变迁,是筠连县域经济蝶变的生动缩影。据悉,曾经的春风村是一个典型的石漠化小山村,那么该村是如何从深度贫困的“石头村”蜕变为主导产业产值上亿的富裕村的?
图源:筠连融媒
“在党支部带领下,大家投工投劳、破局开山修路,公路占地由村民无偿提供,不要一分钱补偿,用了3年多时间,修通了春风村7.8公里的主公路。”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家元介绍道。
这个曾因石漠化闻名的"绝望石海",通过凿石开路、背土种李,实现人均收入 20年增长 16倍,村集体经济突破千万元,形成的"春风经验"被写入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如今,这种"科学实干、创新巧干"的精神已转化为全域发展动能,全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实现"六连好"。
三产融合的生动实践,让筠连从"过境通道"变为"消费目的地"。会上,筠连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燕带来的筠连康养美食旅游指南,筠连水粉、筠连椒麻鸡等为代表的优质康养旅游美食产品名列其中。“我们将传统食材与道地药材深度融合,开发药膳宴、黄精茶饮、黄精月饼、黄精水粉等系列药食同源产品,成功申报食品类非遗代表性项目21项。”刘燕介绍道。
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发展成果的展示,更是筠连县未来蓝图的擘画。随着川滇黔结合部枢纽门户建设的深入推进,筠连正以"五个一"幸福密码为指引,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从茶马古道到现代产业,这片土地始终流淌着敢为人先的血脉,筠连县将继续以产业为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山区实践。